流行性感冒(简称“流感”)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。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-4天,平均为2天,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高热,咳嗽、咽痛,可伴寒颤,部分感染者可出现肺炎、心肌炎、中耳炎等并发症,可进展为重症甚至死亡。
一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
接种流感疫苗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流感感染、减少流感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最为经济、有效的手段。居民可到各地预防接种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进行接种,尤其是老年人、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、医务人员、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。
二、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
在流感流行季节,学校、幼托机构要加强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,倡导流感疫苗接种和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,切实落实晨午检、缺勤缺课登记、传染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。养老机构可协调上门接种服务,需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监测,一旦发现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尤其是高龄老人应及时送医治疗,去医院前减少与他人的接触。
三、做好一般性预防措施
1.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注意咳嗽礼仪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;保持手卫生,如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,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鼻或口。
2.勤通风。每天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
3.增强体质与膳食平衡。保持科学饮食起居,积极锻炼身体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4.降低流感暴露风险。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,流感流行期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。
5.减少疾病传播机会。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多休息,多喝水;鼓励轻症居家自我监测,不带病上班、上课,接触家庭成员时佩戴口罩;一旦进行性加重,即前往医院就诊。